甯事前聽罵不願事後聞哭聲


來源:新華網  發佈日期:2012-5-19 17:16:14  人氣指數:333


 不過三尺交通崗,有人把它當做舞臺;不過平凡一交警,有人卻做成了事業。


專門和行人“過不去”的交警楊華民,用什麼征服了不聽話的行人?


又靠什麼成為微博上的人氣博主?“最煩人”交警, 站成有溫度的風景


 


http://henan.people.com.cn/news/2012/05/10/615645.html



  在鄭州,不少走過農業路和花園路交叉口的市民都知道,這裏有個叫老楊的交警很“煩人”:騎電動車走快車道的,他攔住,先講一堆“大道理”,再罰款20元;行人翻護欄的,他跑幾 十米 去追,最後從公車上“請”下來,罰款50元……

  按照人們的理解,交警的核心工作就是解堵保通,首先要管好那些“開機動車的”。可在楊華民看來,寧願事前聽罵聲,不願事後聞哭聲。保障行人和非機動車主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確保道路通暢。

  這個看上去有點“不走尋常路”的交警,人們給他取了一個稱謂——“最煩人”交警。被“煩”的人一開始覺得很煩,後來倒也習慣了,習慣了在路上遵守路人的行路規則。“煩人”的人依然“煩人”著,卻漸漸地成了這個城市裏的一道風景,一道有溫度的風景。

  “最煩人”交警

  這是每一個通過該路口並違反交通規則市民都領教過的“煩人語錄”:

  ——“下車推行,不要騎,跟著行人走路,這樣大家都安全。我不僅講,還要你做,你不做了,我還要批評,你要改正。”

  ——“下來吧,下車,下車走路。《交通安全法》規定,右側騎行,你錯了,民警在勸你,你下來,下車,拐回去。”

  ——“我跟著你,這個信號燈你必須給我拐回去,民警好心勸你你不聽,非得吵你才聽,這回不會走,下回還不會。走吧,綠燈,跟著我走回去。”

  每天高峰期一過,楊華民就像複讀機一樣對來往行人與非機動車主重複無數遍這些話,誤解、糾纏、甚至動手打鬧,也隨著老楊的“煩人”接踵而來,一些被規勸過的行人覺得他“不務正業,專門和行人過不去。”

  按照人們的理解,交警的核心工作就是解堵保通,首先要管好那些“開機動車的”。可在楊華民看來,寧願事前聽罵聲,不願事後聞哭聲。保障行人和非機動車主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確保道路通暢。

  將安全放在交通管理的第一位,緣于發生在楊華民自己身邊淌血的事實:岳母死于交通事故,母親因交通事故致殘,父親在車禍中骨折,自己多次被撞多處受傷……

  “車可以修修補補,但人受到傷害去了醫院卻非傷即殘,有啥比生命更重要?”楊華民說,對於不守法的行人和非機動車主,他平常都以教育和規勸為主,主要是通過耐心的講解,讓參與交通者真正明白自己的過錯,“說到底,是為了大家的安全。” 



  四勤四快治“堵王”

  農業路花園路口是鄭州市南北東西主幹道的交匯口,周邊是鄭州重要的商業區,附近有三座大型商場,一個動物園,十多家企事業單位。高峰期的車流量最高達到每小時14000餘輛,被鄭州網友戲稱為“堵王”。

  20093月,楊華民成了鄭州首個“交通文明示範崗”的崗長,從此,他的身影就和有“堵王”之稱的花園路農業路口聯繫在了一起。

  楊華民決心把“堵王”給治了。在指揮好交通的同時,他每天用心觀察交通崗周圍的道路情況和交通特點,很快發現由南向北的車流量最大,便針對性地建議支隊將由南向北的機動車道改成三排直行道,提高了通行能力。

  為了減少非機動車、行人滯留路中間的現象,提高機動車通行率,他嘗試讓交通協管員對非機動車和行人在綠燈變成黃燈前3秒時提前攔停;他還帶領同事們在綠燈亮起後立即引導指揮“頭車”快速通行,讓一次綠燈機動車通行量提高了15%

  短短幾個月下來,楊華民總結出來一套獨特的“四勤、四快、兩提前”工作法,即“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快速趕到事故現場、快速處理事故現場、快速撤離事故現場、快速排除交通擁堵隱患”,“綠燈提前3秒控制、紅燈提前3秒放行”。

  短短幾個月下來,“堵王”的帽子在楊華民的努力下被摘下來了。

  “微博控”成移動發射塔

  2009年,楊華民的個人博客“警號007933的博客”正式開通。楊華民說,他經常利用下班空閒時間把一天或近幾天的見聞寫出來,或是與博友們分享一個省時的通行路線。

  2010年,在兒子的啟發下,老楊又註冊開通了自己的實名微博。

  網友“羊ABCDEFG”給老楊的微博裏留言道:“早7:30騎車經過花園路口一交警身邊,特別注意多瞄了幾眼,正是前兩日央視新聞聯播中播了幾次的‘最煩人’的交警楊華民,他站得筆直,正在手勢規範地認真指揮交通,還真是一絲不苟的樣子!想手機拍他一張,但又怕被他‘煩’,走也。一路心生敬意。”

  “他們看到了有用的資訊,就能擴散出去。這樣的微博看到的人多了,事故就能減少。” 談起自己利用博客和微博隨時發佈路況、交通知識、事故分析等資訊的初衷,楊華民說,剛開始覺得這都是年輕人玩的小玩意兒,後來我發現它對我的工作非常有幫助,就立即學習使用了。

  除了網上的互動,楊華民還在工作之餘召開自己的“優質粉絲見面會”。

  “江山路三全路是個丁字路口,由北向西就沒路,路牌上還有右轉的箭頭,希望你向有關部門反映一下。”這是今年41日,網友“正版老貓猴”在楊華民的“優質粉絲”聚會上提出的建議。

  從去年12月至今,這已經是楊華民第三次在工作之餘舉辦個人“優質粉絲”聚會了。之所以說“優質”,是因為每一個參加聚會的“粉絲”都關注鄭州交通,瞭解鄭州交通,在微博中思想活躍,觀點敏銳而獨到,與楊華民有著共同的理想——所有鄭州市民能安全出行、快樂出行。

  “潛移默化中,你在崗上的形象和你的微博改變了我的交通習慣。”在一次聚會時,一位參會的網友“一諾021對楊華民說,以前步行過馬路等待時,總是在斑馬線上儘量往前靠,現在都是在路沿石上等,連斑馬線都不站。

  網友的鼓勵,讓楊華民日益堅定了利用手機微博拓寬工作範圍、延伸工作陣地的決心,也讓他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微博控”。

  因為早晨7點要上崗執勤,所以楊華民每天550分左右就起床了。而他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兒是打開手機,看看網友的留言,同時回復一下“粉絲”的評論。

  一天下來,楊華民會發佈10條左右的微博,路況、周邊停車場、停車位元資訊,一半以上都是與交通工作密切相關。

  “遇到事故、堵車或其他情況,我們第一時間能通過老楊的微博知道。”關注老楊微博的粉絲們表示,他們出門前都會流覽一下“楊Sir”的微博,看看路況資訊,確保一天的好心情。

  目前,楊華民的微博粉絲已達到2萬多個,發佈的微博累計有1萬多條。作為河南交警開博第一人,從最初的隨時發佈路況資訊,到現在的固定發佈交通知識、停車資訊、事故分析、文明宣導,並成功利用微博為被燒傷的小孩求助,送迷失的老人返家,他個人已成為河南警界擁有粉絲量最多的員警。

  “有網友這麼跟我說:老楊,你就是一根電線杆。我回復說:其實,我最想做一個‘會移動的發射塔’。”楊華民告訴記者,自己的目標是微博粉絲達到10萬。

  對於微博這個新媒體與自身工作的聯繫,楊華民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楊華民說,網路和微博的作用讓人驚歎,簡直是為自己的工作插上了“翅膀”,“如果粉絲突破10萬,10萬里有十分之一的人能按照我提倡的‘文明出行、平安出行、綠色出行’,那麼鄭州的交通就能起到微妙的變化。”

  “週三,親:起床了……陽光燦爛哦!”516早晨608分,楊華民發出了一條微博。

  31分鐘後的639分,趕往工作崗位的的楊華民又發佈了一條即時微博路況:“路過隴海路紫荊山路口,由南向北方向施工,佔用兩個直行車道,影響通行!”

  上班時間是7點,趁10來分鐘的間隙,他把便民工具箱裏的打氣筒等物品拿出來擺好。整整衣服,戴好帽子,像往常一樣站好高峰崗……(記者 余嘉熙 通訊員 張輝 彭天增)


 引用:http://www.lieshoo.com/news.aspx?id=105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isym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