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時電子報有則感人的新聞~~「我還有事沒做完,不能死。」現年八十歲的南投埔里阿嬤陳綢,過去四十年來得過六種癌症、三十九歲時罹患大腸癌,又陸續罹患子宮頸癌、胃癌、鼻咽癌、喉癌、淋巴癌,已進行過一百四十多次化療,今年五月還進醫院化療,但她未被病魔擊倒,仍堅毅的活下去。因為她要成立「陳綢少年家園」,協助迷失的青少年走回正道。
陳綢原有七個小孩,但造化弄人失去四個;一個在十八歲時自殺,另外三個分別在四歲、四個月、四十天後病逝。陳綢提到這四個小孩,仍悲傷流淚,她說:「我不能忘記他們。」
「跟以前相較,現在的台灣社會充滿溫暖。」陳綢說,她二十多歲時,家裡非常窮,小孩發燒要看病,她跟有錢鄰居借,但對方不借,小孩因此過世。有了這段經歷,她立下心願,「只要青少年有一口氣在,就要疼惜他們」。
「九二一時,我主持的兩間廟及三個小孩的房子都倒了,當時我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八十七年到八十九年,陳綢在南投家扶中心當志工。面對百年大地震,她坦言,如果沒有小朋友安慰她,一定會得憂鬱症,甚至沒法走過那段艱苦歲月。
過慣安逸的生活,看到阿嬤的艱辛人生歷程,令人汗顏。阿嬤的生活遭遇到這麼多重大變故,也挺過來了。在病魔纏身下,也仍要盡自己的力去疼惜社會上迷失的親少年。
我們多數人卻會因為一些意外的打擊、或是認為棘手的事情,就陷入自我混亂中、導致苦悶異常。說到底,我們總習慣平順安逸的日子,因此只要有跟這安逸的舒適感相衝突事件發生時,就會讓我們感到不自在。但是由阿嬤心路歷程看來,這些意外的打擊並不一定就叫做煩惱,四個孩子離開人世,阿嬤雖也心傷,卻面對了更多的孩子,把社會上更多的孩子視作是自己的孩子,這種付出,讓她在遇上九二一大地震這帶來重大災害的事件時,伴著小朋友們的安慰讓她走了過來。
但阿嬤若不是真心對待這些小朋友們,是不會感受到小朋友們誠摯的關心與安慰的。畢竟失去房子這樣如同失去生存依靠的事件,在我們如此會計算的大人眼中,無法出錢或出力、可以說是幫不上忙的小朋友們僅有的言語關懷,是無濟於事。同樣的,如果對待家人朋友,僅視為是責任、義務或是安全感的渴求關係,是感受不到真正的親情或友情的。只會一再的區分與在意相互的對待關係與自我的感受,如此,生活中徒增了摩擦、抗拒或逃避。缺少了情感上真正的交流,有如花朵拒絕雨水滋潤,若再遇挫折,只會更加孤立自己,並專注於煩惱以消磨生命的精力。
在這炎夏酷熱、容易讓人心煩氣躁的午后~~看著阿嬤的故事,看似艱難的音符創作卻激盪出如此動人的樂章。感謝陳綢阿嬤用心演奏著~~讓我看到~~生命與生命交流的感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