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變奏曲 10個地方即將消失
根據即將在 三月十五日 由時報出版公司出版的《一○一個即將消失的地方─拯救地球、拯救台灣、拯救孩子》,如果不能遏阻全球暖化,將來地球上有許多地方的經濟與生活、生態都將遭到巨大衝擊,甚至會消失殆盡,暖化對人類命運的影響,值得各界重視並積極付諸行動。
這本書是由「正負2度c」紀錄片小組策劃,其中並特別提及十個即將消失的地方:
一、坦尚尼亞的吉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的火山。自一九一二年至二○○三年,由於全球暖化的影響,冰河消失八○%;預期在二○二○年將完全消失。對於四周的生物圈,將是生態大災難。
二、荷蘭的第二大城鹿特丹,一半以上市區低於海平面,九百年來一直仰賴堤壩的保護,隨著氣候暖化,海平面升高速率增加,馬仕朗防風暴大壩還能護衛鹿特丹多久?
三、斯里蘭卡的努瓦納艾利區。未來氣候持續暖化,年均溫逐漸升高,乾旱期拉長,高強度暴雨也會加速山坡地土壤的侵蝕,對斯里蘭卡的茶業產生不利的衝擊。
四、挪威的苔原。北極圈地區的原住民薩米人以放養馴鹿維生,北極圈地區的氣溫日漸升高,不但會大幅度的改變氣候、雨量及地貌景觀,也會衝擊薩米人的生活及生存。
五、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的棉花產量佔世界第三位,氣候暖化使得海水溫度增高,季風的雨量及氣旋的威力預期都會快速增加,將對古吉拉特邦的產業、居民的身家安全,形成巨大威脅。
六、日本首都東京高樓密集,「熱島效應」伴隨全球暖化,日益嚴重。百年前炎熱夏夜每年只有五晚,如今超過四十晚。櫻花季不斷提前,深秋落葉一直延後。暖化腳步加快,東京居民的生活將隨之改變。
七、北極氣溫正迅速升高,夏季冰層覆蓋區域逐漸縮小;推測十年內北冰洋將可自由航行;不到廿年夏季將全面無冰。全球洋流與大氣循環大規模改變,海平面更加速上升,環境的災變將提前到來。
八、美國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重要的生態區和經濟區,二○○五年卡崔娜颶風侵襲,紐奧良嚴重受創。暖化將使颶風來襲的頻率越來越高,快速上升的海平面更使紐奧良的命運蒙上巨大陰影。
九、希臘奧林匹亞遺址內有宙斯神廟、天后赫拉的神廟等。希臘屬於典型的地中海型氣候,夏季高溫乾旱,經常發生火災。受暖化的影響,夏季氣溫更高也更乾旱,對於奧林匹亞而言,嚴酷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十、格陵蘭的薩肯貝格區域特有的生物麝牛(Muck Ox),覓食十分不易,由於極區暖化速率最快,溫暖的海水造成更多的水氣,形成更大的降雪量,將使麝牛的生存更為艱困。
全球大城市 難逃毀滅性震災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人口上百萬的大城市,加上地震帶,是可能釀成類似海地太子港強震巨大傷亡的致命結合,地質學家警告,包括東京、開羅、洛杉磯等坐落在斷層帶上的大都市,未來都可能重演類似太子港的地震災情,而且時間可能就在不久後。
點名東京、開羅、洛杉磯
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地質學家比爾漢研究,一八○○年全球只有北京是人口超過百萬的大都市,現在已達三百八十一座,去年全球都市化發展更出現都市人口首次超過鄉村人口,目前居住在全球面臨顯著地震威脅城市的人口約四億零三百萬人,像是東京、伊斯坦堡、德黑蘭、或加州聖安地列斯斷層帶上的洛杉磯或舊金山等都市,都有可能是下次超級大地震的侵襲區。
美國地質調查所地理學家普倫提斯研究多明尼加為主,研究海地北方另一個類似造成這次太子港強震的平移斷層「北方斷層」,威脅多國人口一百多萬的聖地牙哥市。
整個加勒比海和大部分中美洲都是地質活動頻繁區,加州地質學家佐貝克說,巴拿馬市九. 六公里 外,有一條斷層已有四百年沒破裂過。委內瑞拉卡拉卡斯位處兩塊板塊構造交界處,上次大地震是一百九十八年前。而墨西哥市,當地古湖床、又位於盆地,都屬於會增加地震震波殺傷力的地形。
美國密西西比河谷下有新馬德里斷層威脅著曼菲斯市,東岸紐約反是受地震威脅最大的都市,紐約已發生過數次小地震,顯示未來可能會有更大規模地震,儘管根據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紐約平均每六百七十年才會發生一次規模六強震,規模七以上強震是平均每三千四百年出現一次,但紐約許多基礎建設興建時都未考量地震風險。
比爾漢在「自然」期刊指出,地震傷亡通常並非因地震本身,而是建築品質,「最近幾次地震,建築物扮演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角色。」他希望聯國以禁止核生化武器同等努力,提出一套建物檢驗計畫。
關鍵「2度C」 台灣恐成首批氣候難民
第一部紀錄台灣氣候變遷的紀錄片「正負二度C」,自去年8月莫拉克風災後籌款拍攝,耗資8百萬,歷經5個月完成;片中點出全球暖化、氣候劇烈變遷,台灣將會是第一批氣候難民,若海平面上升6公尺,像嘉義東港、屏東林邊等區域都會沉入海底,影片還以無償供播方式推廣,期待喚醒台灣人民與政府對環保的重視。
去年8月,莫拉克颱風帶來的慘重災情,記憶猶新,紀錄片「正負二度C」,從全球暖化、劇烈氣候的變遷,聚焦台灣,喚醒公民對環保的重視。影片旁白蔣勳:「房屋在家人前沖走,村落在縣長面前消失。」
媒體人陳文茜:「即使我看那麼多的影片,我不會看到任何一個篇幅告訴你說,這裡頭有台灣,我覺得我們欠台灣這個社會和這個土地,一部屬於台灣自己,要面對全球暖化的紀錄片。」
第一部台灣本土氣候變遷紀錄片,「正負二度C」明白指出,全球平均氣溫上升1度,台灣雨量將增加1倍;全球海平面上升6公尺,台灣的嘉義東石、屏東林邊東港以及雲林麥寮都將沉入海底,極端的雨量不但水庫無法負荷,類似莫拉克這樣的強烈颱風,未來不只一個。
中研院地球所教授汪中和:「明年會不會有莫拉克?我們看了這些過去歷史的時候,我們只能說,非常非常可能。」
哥本哈根大會唯一結論,人類存亡繫於氣溫升降,關鍵2度C之內。紀錄片號召台灣民眾,一人一信寄到總統府,呼籲政府將台灣氣候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層次,面對全新的地球生態,做好全面的準備。
談氣候變遷 專家:勿陷入溫度迷思
【台灣醒報記者鍾禎祥報導】不管是正2℃還是 負2℃ ,可能都沒有辦法讓我們看見問題真相。台大環境工 程系 教授童慶斌表示,以溫度為指標太過單純化、誤差也太大,畢竟「極端」的氣候現象才是氣候變遷本質。他以國外狀況舉例,現在許多單位在監測氣候變遷時,已經改為記錄極端氣候天數,而非只考量溫度變化,台灣也應慢慢跟進。
從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到最近由台灣媒體人陳文茜所主導拍攝的《± 2℃》等紀錄片,總以溫度提升對人類生活所產生的影響作為依據,呼籲大家關心環境保護議題。
但前氣候變遷研究中心的主任菲爾(Phil Jones)日前接受BBC專訪時坦承,過去15年有關氣候變暖的數字有部份是他個人造假,地球可能根本沒有變暖,這個醜聞震驚世界,被西方新聞媒體稱之為「氣候門」。
過度強調溫度提升的結果,當有證據顯示全球暖化可能是誤會時,反而讓反環保人士找到了最有力的藉口,對環保運動產生龐大的阻力。
地球到底是變冷還是變熱?童慶斌解釋,過去100多年人類在全球廣設氣象站,用以收集溫度數據,但100多年前的測量儀器和現在有差別,很多氣象站搬來搬去,還有新的土地開發、城市化等,這些因素都會改變氣象站所收集的結果,因此全球暖化的數據還有很多待釐清的地方。
「用溫度做指標是太簡化問題了。」童慶斌表示,氣候變遷所牽涉的變因太多、太複雜,以人類現有的科學技術無法完全掌握。他認為,初期為了推廣環保意識,用溫度上升作為一種警告還可以接受,但是應該慢慢地改變,教育民眾對環境變化有更深的認識。
童慶斌強調,經常性地發生「極端」現象,才是氣候變遷的本質,像是暴雨、超級颶風、大旱災等,這些都和溫度無關。他表示,國外現在已經有許多機關開始修正,開始記錄每年發生極端氣候的天數,包括熱浪、暴風雪等,用以判斷氣候變遷改善與否,台灣的觀念也應該慢慢改變。
「見樹不見林。」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強調,地球原本就是一個一直在改變的系統,討論溫度變高變低意義並不大。「能源和人口才是關鍵。」他表示,不管地球是變暖變冷,人類都應該要去適應新的氣候,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正負2度C」看台灣 101恐遭大水淹沒
被稱為台灣版「不願面對真相」的紀錄片-「正負2度C」,揭露了科學家一個隱憂,那就是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威脅的不只是 吉里巴斯,馬爾地夫這些南太平洋島國,台灣因為人口稠密度,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孟加拉,台灣其實被列為,受暖化影響的第一批氣候難民,水淹「101」這種災難場景,或許真有可能在台北發生。
台灣人常常以為氣候暖化的危機,只是電視新聞裡的極地雪崩畫面,離我們其實很遠很遠。這部台灣拍的紀錄片,要告訴你,如果你這樣想的話,那就錯了。
學生:「全球暖化難民有分第一批,跟第二批,那我想請問一下,我們是屬於第幾批?」中央研究院地球所研究員汪中和:「以這個氣候難民來說,台灣不但是第一批,第二批,會持續好幾批。」
「正負2度C」紀錄片告訴大家,台灣其實是全球暖化難民中的「高危險群」,根據中研院 汪 教授的評估,第一線面對衝擊的將會是嘉義東石、屏東林邊、東港、蘭陽平原,還有台灣最大的石化工業區,雲林的麥寮。「正負2度C」旁白:「海平面再上升,第二線衝擊的,將是台灣最繁榮的城市,台北盆地以及高雄市。」
台灣海拔100公尺以下的地方,都將無法居住,2、3億噸的海水,如果一次沖下來,大台北地區各大城鎮無一能夠倖免。「正負2度C」旁白:「接著就是台北縣市,全都淹水。」
即使是台北人最自豪的高樓101,最後也只會葬送在一片汪洋之中。這不只是3D模擬畫面,如果台灣人再不提高警覺,這些畫面,都有可能成為可怕的事實。
根據科學家的預測,地球只要上升攝氏1度,全球雨量就會增量6%,台灣由於地處北迴歸線,靠近赤道,地形加上地理的因素,上升1度C的結果,台灣雨量會上升世界均值的15倍,也就是增量百分之百。屏東林邊蓮霧農:「說起來會心酸,所有看得到的蓮霧樹,將近30年讓我們賴以為生的蓮霧,一夕之間全死了。」
屏東林邊因為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海平面上升情形特別嚴重,地球上常見商業繁榮的三角洲地帶,都是暖化最危險的地方,大陸的 長江、珠江、黃河三角洲,當全球氣溫升高時,也可能成為氣候難民,從天津、到北京,從上海、一直到廣東,這些在海洋貿易時代,因為交通便利而富裕的地區,終有一天會因為漠視暖化的威力,而被大海吞沒。
回頭看看人口稠密度排名世界第二的台灣,地質脆弱程度 更是世界前10名,加上處於亞洲三大颱風島鏈。和越南,孟加拉,南太平洋還有加勒比海,並列第一批氣候暖化難民。胡德夫演唱:「我們搖籃的美麗島,是母親溫暖的懷抱,驕傲的祖先們正視著,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孕育出無數珍寶的台灣,在藍天大海的環繞下,過去一直優雅地為了生存呼吸,但是只要氣候暖化,讓台灣的平均溫度上升2度,一切美景將有可能,因為海水倒灌而窒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