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快,有比較好嗎?~401期張老師月刊



當孩子真心熱愛某件事物時,自然會全心投入,根本無需擔心動作太慢。
在步調急促匆忙的臺灣大環境影響之下,許多家長不自覺地將孩子的課後行程排得滿滿的,讓孩子從小繃緊神經、上緊發條地即早作戰,深怕他們輸在起跑點上。我常看到一些小鬥士,臉上掛著疲累、茫然與無奈的神情,拖著不情願的身子,在家長的催促下東奔西趕……,成了家長眼中得猛追進度的「慢」小孩。
孩子的動作是否夠快?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快」與「慢」多半是相對概念,我們不妨先試著用大人和孩子的相對位置來理解快與慢:當大人在前方拖著孩子前進時,自然會覺得落在後方的孩子「慢」;倘若孩子跑在大人前頭,就讓人覺得這個孩子「快」。
以我的觀察,童年是精力充沛、好奇心和學習力都很強的階段,孩子其實沒有道理「慢」;所以,要扭轉大人總是在前頭拉著孩子前進的局勢,大人必須先花時間做足功課、調整心態,而非一味鞭策孩子加速。
如果孩子出現意興闌珊、拖拖拉拉的情況,家長不妨先從幾個角度思考:

*孩子有充足的體力和時間應付嗎?
大人常常無意間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卻忘了孩子還只是小孩。我們很容易觀察得到天色未亮就得出門,直到摸黑時才蹣跚回家的孩子背影,也很能理解生活充滿學習的安排,甚至連大人都做不來,當然也無法做得好。沒有先客觀地瞭解任務是否合理,一味地責怪孩子,其實並不公平。
以德國的教育為例,有些德國聯邦政府規定,若孩子上了一整天八、九堂課,學校當天出的作業就不能要求隔天繳交。也就是,大人必須考量孩子能承受的工作量。
而且最重要的是,當工作要有效率,平衡的身心是很重要的。對一個成長中的孩子而言,有足夠的時間攝取充分且均衡的營養,充足的睡眠、運動以及放空休息,工作的品質才會好;拚命塞一堆任務,讓孩子只能匆促急躁地完成,沒有消化沉澱的機會,既無法享受過程中的樂趣,學習成效也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如果孩子的生活內涵明顯影響到健康的作息,家長其實要適時喊停,並和孩子一起探討原因,找出更適合孩子的安排。

*孩子是否缺乏完成任務的動力?
當孩子不知進行任務的目的為何,過程又缺乏樂趣時,問題就無關孩子動作慢,而是「不想做」。
我在實務工作中經驗到家長最煩惱的問題就是「督促孩子寫作業」。在德國,家長也同樣有此困擾,因而促成了一項關於家庭作業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孩子「即刻完成作業」或「上床前才寫作業」,甚至是「不寫作業」,都和學校學業成就表現無相關。研究得出的結論之一是:孩子學習的最佳時刻就是教學的當下,所以,重點在於適當的教材、引發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與投入的學習過程,至於事後的作業抄寫、練習,幫助並不大。這個研究結果很有趣,我們也可以思考看看,給予孩子家庭功課的目的是什麼?孩子真的需要那麼多作業嗎?形式上是否可以多做變化?

*孩子是否有方法完成任務?
家長看到孩子沒能完成任務,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孩子偷懶,忽略了孩子可能處在壓力狀況下,或是遇到困難。尤其當孩子同時面對好幾項工作時,家長常常沒注意到孩子是否有能力安排優先順序,再一件件完成;或者,孩子遇上困難時,是否懂得發問、找資源解決,或是先擱下跳過?孩子其實常因這些問題而不知如何進行,沒效率地拖延工作時間。
此外,家長在孩子的成長教育裡,也許從沒教導過孩子如何管理時間,時間對孩子而言是很抽象的,常是因為不懂得規劃管理時間,以致於不知道當下該把注意力和焦點集中在哪裡,分散注意力,也降低了效率,拖延現象就容易產生。因此,大人不妨先捫心自問,自己是否也能做得好?如果有好的方法,最好把焦點放在如何建立有效的工作模式上,而非不斷責備。

「多」與「快」,真的比較好?
就我的觀點來看,臺灣的孩子學得早,也學得多,但就長久而言,其實反而在成長上是「慢」的──到了高中、大學,甚至是大學畢業,還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以及「能夠」做什麼──這與大環境的氛圍密切相關。
記得我女兒小學六年級時,想邀請同學一起參加活動,卻發現很多同學都已經忙得排不出時間了。可是,事情一樣接著一樣匆匆做完,好趕著接著做下一項,讓「做得多」成為衡量的標準,實在令人擔心反而是「揠苗助長」。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成長階段,幫助孩子養成基本能力以及培養興趣,是需要投注許多時間,完全沒有捷徑的。如果把孩子的時間塞得滿滿的,孩子該藉此養成的基本能力,恐怕就無法打好基礎。在過多任務和時間壓縮下,孩子非但沒有足夠時間和機會摸索如何把事情做好,誤以為「做完」便是唯一的目的;甚至,有時因為做不完、做得不夠快,家長急得看不下去,就動手幫孩子做,剝奪了孩子的自身經驗,只會適得其反。
再者,在急忙中做事,喪失了樂趣,孩子就難以培養出興趣來;而當做什麼都不覺得好玩時,就什麼事也不會特別想做,沒有感受性的學習,其實,也不會出現有效的學習,即使一路升上名校,孩子仍可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標是可想而知的可能結果,這正是臺灣孩童目前最大的問題。

「慢慢」泡出來的學習,才能持久
「興趣」能令孩子受用一生,孩子的「想要」和「能夠」都會在興趣中發芽、茁壯。面對孩子的興趣,建議家長切忌以功利的態度對待,必須瞭解興趣無分好壞,也沒有所謂「浪費時間」的興趣。
相信家長都明白,當孩子真心熱愛某件事物時,自然會全心投入,根本無需擔心動作太慢。因此,何不試著把眼光放遠一些,一旦孩子有過這樣全心投入、用心經營的經驗,才有機會將這種經驗和熱情複製到其他領域上。
而要培養這樣的興趣和熱情,是必須每天空出時間,慢慢栽培的。倘若所謂的「正事」占滿孩子所有的時間,哪有空檔發展興趣呢?所以,想要為孩子省時間、求孩子快的家長,反而必須先花時間──花時間瞭解孩子的問題、花時間養成基本能力,也要花時間慢慢等待孩子的興趣萌芽、開花。
留點時間讓孩子慢慢泡出興趣來,其實更划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isymsl 的頭像
    daisymsl

    用心生活

    daisym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