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在市場看到加茉菜,葉片又大又嫩,小時候娘家爸爸有種,但是很久不曾看到了。這是一種較為大家所不熟悉的蔬菜,即使看到實物,也未必可以叫出它的名字呢!在早年的臺灣,它曾經被大量栽培,用來養豬,只不過後來逐漸被取代了,但這也是它登上餐桌的開始,只不過比起了其他的蔬菜,它的知名度就差較多了,不過它的鐵質及鈣質的含量特多,常吃具有補血及造血之效。








 


也忘了當初老媽是怎麼炒的,打雷話跟老媽求救一下。


茉菜又稱茄茉菜,芥茉菜(菾菜)。長橢圓形至長戟形葉,全緣至皺波浪緣。


 



 


菾菜做菜蔬均以炒食為主。由於含有大量水分且略帶土味及澀味,炒食前先將菾菜下鍋燙熟後,撈起除去澀水,再炒食即可除去澀味。若吃辣可配上少量辣椒。


菾菜早年以前都用來餵豬,因此有人認為是下品蔬菜,直覺地就不喜歡吃它,殊不知其株體含有極豐富的維他命A、C及礦物質,尤其鐵質及鈣質的含量遠超過一般蔬菜,論營養是上等蔬菜。平時常吃具有清潔血液、健強牙齒、骨骼,補血造血的功能。


在美容上常吃可排除汗腺脂積,美化肌膚。莖葉、種子均含有皂素,在外科醫療上可用為拔膿解毒藥,凡生有疥瘡腫毒,可用葉片搗爛,敷在患部,即具有消腫退紅之效。在食療上,患有濕熱性之疾症,如皮膚作癢發出紅斑,大便秘結,眼球赤紅,口臭口苦皆可炒食菾菜佐餐,並大量攝食,即有緩解的功效,對發育中的兒童。多吃菾菜,能強化骨骼發育,健狀牙齒,促進毛髮生長,使毛髮烏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isym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