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白粉是由生的馬鈴薯澱粉製成,將太白粉和水後,會變得糊化,黏稠性頗高,一般都會作為料理勾芡之用或增加餡料的濃稠度。 
由於它是馬鈴薯澱粉所製成的粉末,所以太白粉也可以稱為生的馬鈴薯澱粉。因為太白粉加水後遇熱會凝結成透明的粘稠狀,因此在中式烹調(尤其是台菜)上經常將它加冷水調勻後再加入煮好的菜餚中做勾芡,這樣可以使湯汁看起來濃稠,更能讓食物外表看起來有光澤。


目前市面上買到的太白粉主要有兩種,一種為樹薯澱粉,又稱台灣太白粉。而另一種則為進口馬鈴薯澱粉,又稱日本太白粉。不過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去分別,在外觀上:馬鈴薯澱粉較白,質感較細,而樹薯澱粉相對較偏灰,質感較差;觸感上:馬鈴薯澱粉粉質較細密,較重,樹薯粉較鬆,較輕,但我們推薦勾芡時使用馬鈴薯澱粉可以得到較好的效果。 
 
由生的馬鈴薯澱粉製成,算是生粉的一種,調成粉漿時一定要注意水的溫度,遇熱可是會凝結一坨一坨的透明粘稠麵糰,尤其在台菜烹調上經常會以冷水調勻後,加入正在滾沸中的菜餚做勾芡,使湯汁看起來較濃稠,看起來更有光澤。
網路流傳「太白粉」有毒?營養師則表示「完全沒那麼嚴重」,太白粉吃多了只可能因熱量過高而發胖,與常用的地瓜粉(或稱蕃薯粉)、玉米粉等相比,製造過程及營養價值都相差無幾,消費者不必太過緊張,但應注意選購食品級的太白粉,而非低價的工業用太白粉。
振興醫院營養組組長謝宜芳指出,太白粉、蕃薯粉、玉米粉及澄粉等料理用粉,製造過程及營養價值都差不多,只是澱粉結構不同。太白粉是樹薯澱粉,蕃薯粉及玉米粉各出自蕃薯及玉米,麵食常用的澄粉則是麵粉產物,其中太白粉放冷時較會有出水糊掉的情況,但這並不表示太白粉品質劣於其他,只是其澱粉結構的特性。謝宜芳也指出,多吃勾芡的食物並不會直接導致痛風、糖尿病等慢性病,但勾芡食物熱量較高,一匙太白粉就多六十大卡的熱量,吃多了容易發胖,吃菜剩下的湯汁也是同樣道理,所謂農藥殘留的說法太過誇張,倒是因油分會溶在菜湯中,不易為人察覺,用菜湯澆飯吃熱量增高,也容易發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isym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