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康育萍 | 商業周刊 – 2013年7月6日 下午1:02

 






在國片《翻滾吧!阿信》片尾,彭于晏飾演的體操選手站在跑道前,看著 二十五公尺 外、達一三五公尺高的跳馬,心想,如果成功跳過馬背、落地,金牌便可到手,但是,如果失敗,很可能重重摔下,再也無法起身,選手生涯宣告結束。


「翻身只有一次機會,你就是要用盡全力。」彭于晏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說。


其實,這樣的抉擇不只出現在電影裡。對彭于晏來說,二年拍《翻滾吧!阿信》時,他正處於事業低潮,花半年時間苦練體操,飾演浪子回頭、奪下金牌的「阿信教練」,也是他人生最後一次的翻身機會。


為了《翻滾吧!阿信》,他每天練十二小時體操,手破皮、流血,等不及結痂,所有跳馬、單槓、吊環高難度動作,都親自上陣,兩、三個月就達成培訓三、五年的狀態,操到體脂率只剩下六%,比起專業選手還更精壯(編按:一般正常十八歲到三十歲男性,體脂率在一四%至二%間)。


「簡直瘋了!」《翻滾吧!阿信》導演林育賢談起當初彭于晏的投入,印象依然深刻。


去年,彭于晏工作超過三百天,即使不拍戲,也在跑宣傳、忙代言,曾與阮經天、趙又廷等男星合作的監製李烈觀察,他的「拚勁」超乎常人,「我每次看到他都說,你要好好休息,他都回我:『烈姐,我知道。』然後又繼續接戲。」


是什麼原因,讓才剛滿三十一歲的他,這麼拚?


關鍵是,他曾經歷過低潮。「在那個點上,我很赤裸的看到自己,其實什麼都不是。」


出身單親家庭的彭于晏,從小就深受外婆、媽媽疼愛,十三歲赴加拿大念書,直到二十歲,才因為外婆過世、回台奔喪,被兒時拍廣告的導演發掘,休學踏入演藝圈,憑著亮眼外表,拍第二部戲,就從配角變男主角,堪稱「人生勝利組」。


但,二○○八年底,一紙合約,卻讓他和前經紀公司鬧翻,甚至對簿公堂。「我上法庭,法官還問你是誰,之前苦幹了五、六年,人家根本不認得你。」


直到林育賢送上《翻滾吧!阿信》的劇本,他才彷彿在大海中,找到一塊浮木。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現在他拍一集電視劇酬勞約人民幣四十五萬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二十萬元),比起過去在台灣成長五倍以上,接一部電影也有近人民幣兩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九百八十萬元)收入,堪稱從台灣偶像劇轉戰中、港大銀幕的成功案例。


訪問最後,我們問,奮力一躍、翻出人生谷底的背後,是什麼力量推著他前行?彭于晏跟我們說起他和外婆的約定。


「小時候常陪外婆去看電影,她很喜歡周潤發、周星馳、成龍,每次剪報都會剪下來給我,跟我說,晏晏,這些男人沒念很多書,但是他們很認真、很了不起,是華人之光。」埋在心底的這一席話,每當他困頓時,總會浮出腦海。


曾經被鎂光燈遺忘,失而復得,讓他緊抓住任何機會,拚命往上游。現在,彭于晏的肩上能否再翻出更漂亮的成績,全部人都在看。


 



 

 


 


daisym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964620,養鴨人家拍攝到一半時,製作人(中影總經理)龔弘同時承命接辦第一次在台灣的亞太影展。




會後,當時馬來西亞代表團團長(電懋電影公司總裁/馬來西亞拿督)陸運濤與台灣相關的電影人士安排私人行程,搭民航機赴台中參觀並且訪問,并接受省政府招待。他們回程時發生了空難。機上57人全部罹難。

這一事件不但震驚海內外。同時也引發了老蔣總統震怒。一時國內媒體對龔弘諸多指責。甚至連龔弘合照站離老蔣太近,也有人說他出風頭。

拍了一半的養鴨人家當然停拍了。龔弘對導演李行說:我的去留都 還不知道,現在先不要動,但我一定會把這個處理好……我們用辛勤 的工作、拍好的片子,來面對這場大家對我們的責難。

龔弘親自護送陸運濤的遺體回馬來西亞,親自道歉,出席吉隆坡的喪 禮。並且承受指責,對所有罹難者一一處理、一一道歉,整整兩個月 沒有回家。

八月下旬,養鴨人家終於復拍。這部電影,引起了轟動,造就了唐寶 雲這個大明星,受到了出乎意料的歡迎、好評。在一片香港邵氏黃梅 調電影、武俠電影,日本片中,開啟了台灣寫實電影根基。

老蔣總統把龔弘從新聞局副局長調去負債累累的中影當總經理時,只 是為了國際宣傳。沒想到龔弘把這個工作當人生志業在做。他開 辦了金馬獎影展(至今50屆),為台灣第一次接手了亞太影展 。

更重要地,他并沒有拍了軍教片之後又拍歷史愛國片、拍了愛國片之 後又拍反共復國片。反倒因為他對台灣土地的熱愛、對義大利電影新 寫實主義的認同,開始打出健康寫實大旗,製作出了蚵女養鴨人家家在台北寂寞的十七歲“……一系列的台灣 寫實電影,並且讓台灣從沒有到有,培養出了一群明星、導演、編劇 、技術人員,為日後台灣的新浪潮電影(小野、吳念真也是從中影出 來)、以至於往後寫實電影的傳統,留下了扎實的資產。

龔弘,這個大家或許不是很熟悉的名字,在我看來,其實是台灣電影 歷史上,最不可被遺忘的名字之一。我最難忘的是他在1999年上 臺領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時說的話。他說:

"
因為台灣的美、對台灣的愛,吸引了我們來拍台灣電影。也因為台 灣電影,所以我得到了這個獎。所以,只要我愛台灣,我就能永遠保 有這個獎。當時,龔弘先生已經知道自己罹患癌癥。他在4年後辭 世。

回想起來,這段話格外令人深思。

是啊,那些讚美、獎勵,如果不是來自我們說所在乎,心愛的人,還 真的那麼有價值嗎?反過來,當我們得到了一些榮耀、獎勵時,想要 保有那個獎,無非也就是真心的去愛護那個初衷、去為那些曾給我們 榮耀的人努力、付出,不是嗎?

在一整個充滿抗爭、反對、指責別人做不好、對不起自己的時代中, 看老一輩任重道遠、謙卑恭遜地做實事的故事,宛如夏日間的一陣清 風、傾心濡慕。

 


龔弘的相關介紹:http://www.ctfa.org.tw/henryk/about.php

daisym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鍋子燒焦怎麼辦?  FB轉載~




今天早上,我媽媽接到了友人的電話,兩人愉快地聊起天來,完全忘記了廚房裡還煮著麥片,過了一陣子,燒焦味傳了出來,我媽媽大喊:「害呀啦」然後衝到廚房去看,果不其然,鍋子燒焦了。

媽媽問我:「怎麼辦啊,燒焦了。」

愚婦如我說:「丟掉吧,我看那個詹姆士的鍋子很不錯的樣子。」(型男大主廚的忠實觀眾)

媽媽一瞪:「快上網查!」


沒錯,人算天算不如辜狗算,我馬上就查起資料來了,發現一個很棒的小撇步,經實作之後,也成功了!大家看了之後一定也會興致勃勃想燒壞一隻鍋子來試試看!

現在就分享給大家。

首先,準備一把燒焦的鍋子。(1)

很焦很焦。


倒入約半碗的白醋(也可以用茶葉)。加水煮沸約三四分鐘。(煮的時候別又跑去講電話了)

倒入白醋加水煮沸。(圖2
 

煮沸後靜置五分鐘,不急的話,也可以放更久。


靜置五分鐘 (圖3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焦掉的部分一整片從鍋子上輕鬆脫落。(圖4

焦掉的地方可一整片拉起。(好像海苔)

這就是焦掉的部份,已經都脫落了。(圖5


真的好像海苔喔。

用清水沖一沖,再稍微刷一下就清潔溜溜了!

鍋子跟新的一樣。 (圖6


 

daisym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没事多笑笑!——阿嬤的土豆~哈哈~(hallowee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1YVTlTgAyk&feature=youtube_gdata_player

(pig)很好笑!

daisym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媽媽,我拿世界冠軍回來看妳了----很感人的故事 


 


屏東赤貧囝仔想到媽媽就勇敢往前衝 「麵包界奧林匹亞」大賽優勝得主吳寶春





一個鄉下窮孩子,17歲即離家做學徒,當上師傅時,傳統做麵包方式卻又因時代變化而被淘汰。


他如何突破困境和眼界,摘下世界大賽的光榮桂冠? 


商業周刊 



四月初,三個台灣麵包師傅──曹志雄、吳寶春和文世成,在素有麵包界奧林匹亞的「樂斯福盃麵包大賽(Coupe Louise Lesaffre)」 奪下世界銀牌,站在中間個子最小的吳寶春,還拿下歐式麵包的個人優勝,將角逐二年的世界個人賽冠軍。

如果你問這位身高一百六十公分出頭的麵包師傅:這場比賽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


他會告訴你,是他到法國的頭一晚,遇見了人生的第一場雪。


二十多年的奮鬥血汗,彷彿結晶成一場雪花,在巴黎北部的小鎮輕輕落下,「這是我用自己努力爭取到的一場雪!用二十幾年爭取來的……。」吳寶春不停的拍照,嘴裡念著:「好美!好美!」還興奮的打電話回台灣告訴孩子:「爸爸看到雪了!」 



  • 這場雪,他等很久了 


吳寶春是屏東縣內埔鄉龍泉村的鄉下孩子,至今,村子對外的幹道仍是條蜿蜒的產業道路,兩層樓的老屋前,抬頭就能看到大武山。

吳寶春的父親原有很多田產,但結婚沒多久,就把家裡十幾甲田地全輸光,苦日子就此開始。


他記憶中的第一個家,是竹編糊泥巴的屋子,茅草做的屋頂,一下雨就會漏水,颱風要來還得爬上去壓石頭,不然又會被吹走。

吳寶春十二歲時父親過世,寡母隻身扶養八個孩子,到處打零工。


個子瘦小的媽媽幫忙採鳳梨,每次都很賣力的背了十多顆鳳梨走幾百公尺的路。


除了採鳳梨,也幫人家採甘蔗、種稻、晚上有流水席她也去幫忙端菜,後來為了翻新茅草屋,又扛下三十多萬元的債務,但從來沒喊過一聲苦。

因為窮,沒東西吃,哥哥帶著吳寶春去抓過境的伯勞鳥加菜,好不容易抓到一隻,沒想到鳥的尖喙啄得他的手鮮血直流,他忍不住手一鬆,鳥飛走了。


隨即,哥哥一巴掌打得他趴在地上:「你讓晚餐飛走了!」 



  • 帶五十塊錢離家北上當學徒 落腳在四人住的六坪「鬼屋」通鋪



家裡也沒錢讓孩子繼續念書,哥哥們陸續到外地當學徒,吳寶春也在十七歲時離開故鄉,到台北當學徒,出發前,他最遠只到過屏東市。

媽媽為他買了一張最便宜的慢車票,身上帶著五十塊錢、一小包換洗衣服,吳寶春終於來到台北火車站,繁華的都市在眼前展開,「霓虹燈一直閃,好漂亮!」他驚嘆,全是以前沒看過的新奇事物。

第一個落腳處是木柵菜市場後面的麵包店。

剛到沒多久,師傅要他去買香菸,才發現這孩子身上只有五十塊錢,買五個麵包就沒了,怎能撐到發薪日,因此借了他一百塊錢,靠這一百塊錢,他度過了第一個月。

雖然老闆供吃供住,但居住環境相當惡劣,吳寶春笑說自己住的是「鬼屋」,樓下是牛肉麵店,從一旁陰暗的樓梯上去,約 六坪 大小的通鋪擠了四個人,昏暗、潮濕、油煙、爬滿壁癌的牆壁會反潮,睡到半夜還有蟑螂從身上爬過去。

個子小的吳寶春被師傅暱稱為「細漢仔」,每天清晨三點起床,晚上九點收工。


睡眼惺忪的爬起來後,開始把前一晚整理好的數百個蔥花、波蘿麵包發?


麵包擺盤,因為還是個孩子,個子太矮,只好站在沙拉油桶上面,把烤盤送入烤箱,但因為個子還是太小、烤盤太重,常不注意就燙傷手臂。


回憶過往時,吳寶春不自覺的來回摸著兩邊的上臂,傷痕早不見了,但那個痛似乎忘不了。

「這途金艱苦,」啟蒙師傅張金福回憶,但最小的吳寶春每件事都會撿來做,搬鐵板、削馬鈴薯、切蔥、備料、各種打雜他都肯做,當其他人下班後要去玩、交女朋友,他卻每天留下來,用剩下的一小塊麵糰,開始自己練習麵糰、搓麵包。

每個月放兩天假,他就搭著慢車回家,往往到家時已經晚上十一、十二點,媽媽已經睡了,「什麼苦我都忍下來,只要回來看到媽媽在睡覺,我就安心了。
」他說自己是一艘「漁船」,在外面捕魚,媽媽是他的「港口」,船靠了岸,心就安了。

當時,六十幾歲的媽媽還要出去工作,聽鄰居阿姨說,媽媽常在工作時體力不支,吳寶春對自己許下諾言:不要讓媽媽外出辛勞工作。 


下班兼差洗車賺生活費 薪水全寄回家,自己只留兩千元


 


他幾乎把所有的錢都寄回家,當學徒時,一個月有六千元薪水,他寄四千元回家,當薪水漲到八千元,他就寄六千元回家,他永遠只留下兩千元給自己。


退伍後,他拜了一個有名的師傅,那半年,他將月薪通通寄回家,自己跑去兼差洗車,賺生活費。


每天下午四、五點麵包店休息後,他就跑去洗車,洗到晚上八、九點才回家睡覺,因為沒戴手套,長時間觸碰藥水,他洗到雙手破皮流血。

但這些還不夠,想出人頭地,師傅張金福告訴他:你要不就做大老闆,不然就要做大師傅!

熬了四年半的學徒,他終於當上師傅,又過了些年,他還當上了台中三家大麵包店的主廚。


但就在他爬上山頂時,時代的風向卻吹起變化。


以前麵包不會分好不好吃,也不需要太多創意、變化,有做就有賣。


然而,隨著所得增加,消費者的口味開始精緻化,講求口感、風味、創新,面對這記變化球,以前師傅傳授的成功方程式不再奏效,銷路下滑。

此時,他卻聽到一個門外漢,之前賣過進口高級音響,沒當過學徒,光靠自己看書、實驗,才兩年就開了家麵包店。

而且聽說,這個人的麵包很醜,店還開在巷子裡,卻在短短時間內,讓醜麵包大熱賣,甚至有客人買不到,居然還求店家:「有沒有冷凍的,拿來賣我。」吳寶春不敢置? H,「哪有這種事情!」

究竟什麼叫做好吃?


吳寶春帶著好奇,謙卑的向這位「門外漢」請教。


他帶著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給堂本麵包店主廚陳撫光吃,沒想到他當著其他人的面,吃一口就丟掉,「歹吃!」 



  • 原來,秘密在味覺 


味覺的盲點起於成長背景的差異,陳撫光出身醫生世家,他吃的是美食、聽的是進口音響,他知道什麼叫做享受生活。

反觀麵包師傅出身刻苦,唯一的娛樂是下班後大家約去吃海產攤、大口喝生啤酒,從未享受過精緻生活,自然也無法想像紅酒、墨魚原來能放入麵包。

為了訓練吳寶春的味覺,陳撫光帶著他四處吃美食,好吃的飯店、私人招待所、法國菜、紅酒加起司這些都是他不曾去過的地方、吃過的菜色,「原來這些可以當食材!」陳撫光也帶他去吃有名的路邊攤、滷肉飯,簡單的東西裡有深刻、迷人的美味。

懂得吃,還要懂得美的生活。


陳撫光教他聽古典樂、爵士樂;教他品酒、帶他去紀伊國書屋買日本專業烘焙書;帶他研究各式食材、甚至嘗試種植的興趣。


為了看懂這些日文書,過去不愛念書的吳寶春,還跑去學日文。 



  • 看書學用微生物培養老麵 花三年試出最佳溫度、溼度 



在書中他開始認識了微生物,發現原來看不見的東西居然能創造奇妙的風味,他實驗用裸麥培養老麵,但微生物的反應很微妙,失敗的次數不夠多就不行,他就曾因溫度太高或太低、桶子的消毒不徹底等原因,導致老麵的死亡,試了三年,終於讓他試出來。

那一桶老麵成為他在亞洲盃與世界盃中的利器,但因為老麵生活的溫度要維持在九度C,在氣溫接近零度的法國,吳寶春只好把老麵帶到浴室,在浴缸裡放滿熱水,營造一個蒸氣室,保持溫度。

半夜裡溫度下降,他還要爬起來換熱水,而且每八小時要餵養一次麵粉和水,以免酵母菌餓死。 



  • 八小時內做十一種麵包 就算練到閉上眼睛也要做出來 



世界盃前一個半月,法國突然寄來新的比賽規則:要求歐式麵包項目(編按:由吳寶春負責)要在八小時內做出十一種麵包,共二百五十一個。

「怎麼那麼多?怎麼做得出來!」所有人都嚇到了,這麼大的量,一般需要十二個小時呀!


這場馬拉松賽,教練施坤河說:「吳寶春的挑戰最大。」

如長棍麵包,每根尺寸要在五十五到六十公分之間,他要以穩定的手感,把速度從原先的一分三十秒,練到用三個手勢,十五秒內完成。

方法沒有別的,只有像運動員一樣,一直練、一直練,練到閉上眼睛也要能做出來。


每週至少一天,晚上六點下班後,他隻身一人在偌大的廚房裡練到凌晨三點。


「有時,真的很苦,但想到媽媽,我就不會覺得累。」他語氣哽咽,「媽媽給我一股力量往前衝……。」

三月二十九日,所有選手聚集到巴黎北部的選手村,天氣雖冷,空氣中卻充滿煙硝味。


最引人注目的是這次比賽三大種子隊之一的日本隊,是由有上百家連鎖店的東客麵包店與神戶屋主廚、帝國飯店主廚,以及二○○二年拿到世界冠軍的日本選手所訓練出來的菁英隊伍。


「他們看都不看你」吳寶春記得對手的氣勢,台灣隊則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國際賽事的小隊伍。

三月三十一日,台灣隊正式上場,在面前放好碼表,八小時倒數開始。第一個難題:把所有的麵粉標籤拿掉,不同廠牌麵粉需水度不同,你是否能臨場判斷,調出你需要的比例?


接下來的八小時,吳寶春以小跑步在全場穿梭,因為機器設備只有一套,三人的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像精確計算時間的芭蕾舞,快速、優雅、但不能相撞,任何閃失都會影響到後面的步驟或其他人。

八小時,沒人喝一口水、或離開上廁所,拚盡全部的力氣,終於在倒數三分鐘前完成,整場歡聲鼓掌。


台灣是當天第一組完成的隊伍,在十二隊國際隊伍裡,只有六隊順利完成,連日本隊都沒有完成。 



  • 拿下團隊銀牌、個人優勝 含淚把獎盃祭獻給母親 


清明節那天,他帶著獎盃回台灣,但媽媽已在六年前過世。


「我心裡有一個遺憾,」三十一歲成家那天,媽媽還在人世間,他多希望當時媽媽看見的不只是他成家立業,還能看到他出人頭地,無奈那時他只是一家麵包店的小師傅,他自問:「是不是我努力不夠?」
結婚那天,他帶著淚光上台獻唱了一首歌給媽媽,是阿吉仔的「母親」: 


媽媽的目屎 滴滴隴是愛 
有時流下來 有時吞腹內 
歡喜也目屎 艱苦也目屎 
歡喜咱成功 艱苦咱失敗 
老母疼子是天安排 不通當做老母是奴才 
你那失去了母愛 親像孤帆遇風颱……



四月十日,他回到了屏東老家。


走在故鄉的路上,到處都有人打招呼,鄰居阿姨也笑說:「最近常在電視上看到你喔!」吳寶春黝黑的臉似乎有些泛紅。


出國比賽前他曾向天上的媽媽許下心願:「請媽媽保佑我比賽拿冠軍,我會拿獎盃回來給妳拜拜。」


如今,他虔誠的合掌敬拜:
「媽媽,我拿世界冠軍回來看妳了。」

daisym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好文章轉載分享〕


他們很清醒:更多並不等於幸福。


巴黎告訴我兩個字:『夠了』,更多不等於幸福 ◕‿◕


 


50年前的咖啡館還在原地等你


第一次去巴黎,我帶著爺爺的重託,替他尋訪當年留法時最愛的梵卡咖啡館。


巴黎咖啡的香醇會等待半世紀之久?


我不太相信。


Google一 搜,嚇我一跳,梵卡咖啡館居然還在,連地址都沒變。


我急匆匆趕到那裏,一進門就興奮地找老太太。


這一環顧,又嚇了我一跳,吧台裏還真坐著一位銀髮老太太,正專心致志地磨咖啡。


我跑到她面前激動地掏出爺爺當年在這裏拍的照片,她也很激動,指著照片裏的女店員說這個是她,她叫索非亞。


此時,我的激動已不再是為爺爺找到舊相識了,而是為巴黎感動。


半個世紀的咖啡館,連女招待都沒變,門口那花,都還是當年的天竺葵,仿佛位置都沒挪動一下。


我問索非亞,為何不把梵卡做大做強,至少也要在門口掛個百年老店這樣的金字招牌。


索非亞笑笑:如果那樣,我的咖啡還能讓你爺爺念念不忘嗎?


我想現在的梵卡和它的主人索非亞以及巴黎一樣,已經過了比較欲求的階段,都在很安分地做自己,不會一窩蜂地模仿別人、複製別人。


50年前,一個年輕人在那裏喝咖啡,50年後,他的孫女漂洋過海還是在那裏喝咖啡。


店主人還是那個人,不過生了一頭白髮,卻還是很快樂地坐在那裏調製咖啡,這裏面一定有一種不可替代的滿足感。



馬修乳酪不開分店


馬修乳酪是唯一讓我掏錢購買時可以不用想新台幣與歐元匯率的食品,口感一流。


這家小店竟然被好萊塢電影導演發現,作為拍攝地,我曾懷疑我再也不能在乳酪店櫃檯前看到馬修燦爛的笑容,他將在電視財富人物專訪裏津津樂道他的擴張計畫。


可是馬修依舊像從前一樣跟所有走進他店裏的大學生打招呼:『Hi,馬修的乳酪是馬修親手做的喲。』


雖然現在買馬修乳酪的人排了很長的隊,但馬修卻說:『我只是一個熱愛做乳酪的人,埋頭幹活,遠離麻煩。』


他甚至拒絕了家樂福、歐尚這樣的大型連鎖超市的配貨訂單。


『我們在這兒非常快樂,我對現在擁有的一切感到非常滿意。夠了。』


他說:『我並不富有。』


馬修說:『但錢對我就像甜布丁,多了會毀掉我的牙齒。』


馬修好像有一種『夠了』的感覺,我也終於長舒一口氣,這個『夠了』是一個很難的哲學:我就是做這件事情,很開心,每個吃到我做的乳酪的人都很快樂,所以『夠了』。


這種快樂是我一直想學到的。


 


瑪蓮娜刺繡手工坊


我的同學瑪蓮娜家族一直經營著刺繡工坊,這是巴黎僅存的兩家刺繡手工坊之一,另一家剛被Chanel收購。


每年,法國高級成衣設計師將要推出的高級定制系列設計草圖和構圖交給他們,再由他們一針一線地將水晶、寶石、萊茵石、玻璃珠等縫製上去。


法國的奢侈品LVChanelDior一直派人來瑪蓮娜家談收購意向,但瑪蓮娜的父親認為:『如果那樣,我們就會變成龐大的奢侈品集團和時尚王國的一條流水線,夜以繼日地忙碌。』


『這樣,我將沒有時間為我的女兒親手做她的畢業禮服和嫁衣,我還想為我的孫女縫製她的結婚禮服。』瑪蓮娜的媽媽說。


『這個世上還缺少什麼呢?不過一點時間和忍耐。我們不需要強大自己,因為我們一直在做我們想做的,這就夠了。』


在巴黎生活久了,我發現,這裏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定位,他們的自信,不是建立在與別人的比較上,他們任何時候都能做自己。


我們的導師羅曼特常常告誡我們,其實快樂,遠不需要我們渴求的那麼多。


一個明智的人心裏應該有一個聲音時時提醒自己:更多不等於幸福,這些已經『夠了』。


 


人生無需驚天動地,快樂就好;


友誼無需甜言蜜語,想著就好;


金錢無需車載斗量,夠用就好;


◕‿◕ 祝大家 天天快樂 !

daisym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前教育破壞想力 (摘自 父母學堂)


 


臺灣的孩子真的「輸在起跑點」


 


德國人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但德國憲法禁止過早開發孩子的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盤(Hard Disk),留給孩子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教育重點在:


 


1、基本社會常識。


2、動手能力。


3:保護孩子情感胚胎,澆灌情商,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原以為在德國祇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 向學校 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電腦的硬盤(Hard Disk),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儘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翻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


 


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培養孩子的情商,特別是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例如匈牙利立法規定:嚴格禁止教授幼兒園期間的孩子學習寫作、閱讀、計算等。幼兒園的教育是免費的。(Ungarn Es ist strengstens verboten in diesem Jahr den Kindern Schreiben, Lesen, Rechnen, usw. beizubringen. Die pädagogische Arbeit der Kindergärten ist kostenlos.


 


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歐洲相反,臺灣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臺灣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臺灣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7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恐怕沒有這麼簡單。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教育,看看他們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藉鑑。

daisym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敗有獎    本文摘錄自:《家有中等生》

這些天,兒子怪怪的,蜘蛛似地整日黏在網上。
我暗自納悶:「他在聊天,玩線上遊戲,還是看影片?」

下線之後,他也是若有所思,跟他說話心不在焉,
宛如走火入魔。這些年來,我們彼此信任相處的默契,
我在等待,他親口告訴我緣由。

他沒有辜負我,謎底終被揭開,他見我經常發表文章,
便下定決心,要與老媽比高低。

於是,將自己的作文,貼在一家兒童刊物的約稿網裏。

一次、兩次,不停地失敗,可是他不服,
得到了編輯的指導後,又繼續衝刺。

終於有一篇被留用,編輯說,文筆精彩,相當看好。

他說:「表現得那麼神秘,只是想給你一個驚喜。」

收到這份驚喜的,卻不只我一個。
到底是孩子,藏不住心事,幾乎要昭告全天下,
親朋好友、老師同學,無人不知。
班導師允諾,一看到雜誌,就給他頒發「創作之星」獎。

可是,雜誌卻遲遲不來,兒子日日巴望著,
郵差一來,他總最先迎上去,然後落寞地走開。

忽然有一天,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裏,很久才出來。
他告訴我,編輯在網上留言,那篇文章始終沒過終審。
他默默地吃飯,寫作業,洗漱。

我抱著一盒漫畫書,敲開他的門。
這個禮物,是他夢寐以求的,他卻倔強地扭過頭去不接。
我說:「這是獎品,是失敗獎。」
他驚訝地睜大眼睛,薄薄的單眼皮澀澀地重疊著,
很顯然他哭過。

我誠懇地說:
「我要獎勵你,你勇敢地向媽媽挑戰,
又勤奮地練習寫作,作文取得那麼大的進步,
兒子,我真的為你驕傲。」
他抬起頭,頓時眉宇舒展開來。

第二天放學,他開心極了,
說大家都羡慕他有這麼酷的媽媽,居然給孩子發失敗獎。

而那個失敗在孩子們眼裏,竟然也變得光彩奪目了。


我做飯,兒子翻看著桌上的《讀者》,
裏面轉載了我的《親人節快樂》一文。

兒子發現雜誌設了一個<最受讀者歡迎的文章獎>,
可以透過發訊投票。
他一下振奮起來,預備在親朋好友間拉票,
我忐忑不安地說:
「兒子,這不好吧,如此興師動眾,萬一失敗了,
媽媽該多不好意思啊!」

他笑了:「媽媽,別怕失敗,失敗了,我也給你發獎!」
我暗自慚愧,我們這些大人指導起孩子來,
個個都很權威,一旦遇到同樣的事,
最缺乏勇氣的往往是我們自己。

新一期《讀者》上市了,兒子拉著我,
急急地去看獲獎名單,看一遍,沒有我,
再看一遍,仍然沒有。

他呆住了,半晌才說:「媽媽,我們又失敗了。」
聽到這個脫口而出的「我們」,我心裏微微一暖,
仿佛有早春的陽光,灑落心底,
原來,有愛的人在旁邊,連失敗都有甜蜜的滋味。

第二天,我剛起床,兒子就高喊著口令進房來。
他昂首挺胸、踢正步敬禮,
然後,舉起一個紙筒,開始發表莊嚴的頒獎演說。

可是,剛開頭就忘了詞,他滿臉尷尬,
乾脆直接把獎品塞給我。
那是一個金色的小球,用手指一捏,
就有嬰兒此起彼落地嬌憨、無邪笑聲,
極富感染力,我們倆爭著去捏,刹那間笑聲滿屋。

兒子的生活,竟漸漸變得精彩紛呈,
隔些時候就有最新消息播報
──數學測驗成績不佳、口語比賽獲獎、乒乓球賽慘遭淘汰、競選音樂課代表大獲全勝……
勝了,由學校發獎,
輸了,由媽媽發獎。

他愈戰愈勇,仿佛每一次挑戰,都有無窮樂趣。

他的班導師對我感嘆,你兒子變得好勇敢,
愈來愈讓人刮目相看。

早餐桌上,
我問道:「連班導師都刮目相看了,
是你改寫了金氏記錄,還是改變了全球氣候?」
他說:「我給老師發了一個失敗獎。」

失敗獎 都給到 老師去了,
原來是這個舉動引人側目與驚嘆,
我不禁戲謔著說:
「如果下次你要給外星人發失敗獎的話,
一定要邀請我去做觀禮嘉賓喔。」

沒多久,我接到一個遠從珠海打來的電話。
對方說,他去年學校剛畢業,曾在兒子的班裏試敎。
那天早上由於扁桃體發炎、高燒,再加上緊張,
課上得一團糟,實在撐不下去,他狼狽得想逃。

他在學生們面前告解:
「這節課太失敗了,我知道自己不會被錄用,
我們提前下課吧。」
說著,年輕的淚,就那麼當眾落下。

忽然,我的兒子舉起了手,
對新老師說:
「我們家有個失敗獎,無論誰失敗了,都可以領獎。
因為每次失敗,都是一次獎勵,收集很多的失敗,
就可以換到一個成功。」新老師頓時傻了。

兒子給新老師的獎品,是首流行歌,
歌名是──《我的麥克風》。
先是他一個人唱:
「是誰搶走了我的麥克風,沒關係,我還有我的喉嚨,
是誰看扁了我沒有觀眾,我自己,第一個被感動。」
後來,孩子們漸漸都站起來,
跟他一起唱:
「有誰成功沒下過苦功,有誰出生就拿著麥克風?」

歌聲越來越響亮, 連評委 老師都不禁動容。

而那位失敗者,在向孩子們鞠躬時,已是淚流滿面。

他說,他得到了世上最好的獎品,
他發誓,一定要成為最好的老師。
臨走時,他記下了兒子的電話號碼。

「現在,我是三年級的班導師,
我在班裏設了一個失敗獎,所有的孩子都相信,
每次失敗都是一次獎勵,
收集很多的失敗,就可以換到一個成功。」

門鈴響了,郵差送信進來,
是給我的一本雜誌和一張淺綠色的匯款單,
附註欄寫著──「最受讀者歡迎文章獎」,
我急忙翻開書,我竟然是第一名,
原來,獲獎名單要隔兩期才會公佈。

「我們都成功啦!」

兒子用他的鼻尖,緊緊抵住我的額頭。
歲月綿長,成功、失敗我們都該好好地享受,
只要有顆勇敢的心,無論遇見的是什麼,
都是生命一場又一場的豐厚的恩賜。


即使失敗也沒關係

許多孩子有遇上一點挫折就垂頭喪氣的通病,
對於這樣的孩子,不論如何鼓勵或斥責,
都不太能夠發揮效果。

要使孩子擺脫消極內向的個性,
必須先教導他們「失敗的價值」。

父母可以跟孩子分享自身的挫敗經驗,
告訴他們自己從中學習到的事情,
促使孩子效法父母,慢慢不再畏懼挫折。


 

daisym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品】布施時亦需有般若


一個男人為給妻子看病,已經債台高築。由於實在交不起住院費,這天,男人辦理了出院手續,簡單地收拾了一下行囊,攙扶著依舊病重的妻子無奈地往農村老家趕。然而在汽車上,他們碰到了一位好心人。當這位好心人聽說了男人和妻子的情況之後,他說他恰巧在一家慈善基金會工作,他要試著想想辦法幫他們一把。


 果然,沒過多久,男人就收到了這位好心人寄來的2000元錢,妻子又重新住進了醫院,夫妻倆百感交集。


 之後,每當他們感覺到住院費所剩無幾的時候,他們都會收到那位好心人寄來的錢款,這雪中送炭一般的幫助,讓夫妻倆的心中暖融融的。


 除了必要的交給醫院的費用之外,夫妻倆省吃儉用非常節儉。他們在心底裏一遍一遍叮囑自己,這些錢來自許許多多雙愛心之手,也許這些人也並不容易,怎能亂花呢!


 春天,雪融花開的時候,妻子的病終於好了。在將近兩個月的治療時間裏,他們一共收到那位好心人寄來的錢款14000元。


夫妻倆決定去拜謝這位好心人,以及那家給了他們那麽多幫助的慈善基金會。


 然而,當他們風塵僕僕地趕到那一座城市,才知道,好心人並沒有在什麽基金會工作,他在郊外經營著自己的一家小工廠,而那14000元錢,全部是他個人拿出來捐給這夫妻倆的。


 


這件事很快引起了當地媒體的注意,電視台的記者第一時間趕往郊外去採訪這位有愛心的人。記者問,你為什麽要去幫助一對與你素昧平生的夫妻呢?他笑了笑,說,也沒有別的,那次在出差的車上,我看他們實在困難,就決定幫他們一把。


 記者又問,那你為什麽不從一開始就告訴他們,這錢是你一個人拿出來的呢?


 這次,他沒有直接回答記者,而是為記者講了自己的一個故事:


 我小的時候,記得有一年,家裏窮得實在沒有米下鍋。就在父母為這件事情發愁的時候,村幹事給我家背來了一袋米,幹事說,這是上級發下來的救濟米,誰都知道你們家四代同堂,人口多,糧食肯定不夠吃,也許這袋米正用得上。


 結果,就是這麽一袋米,讓我們家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又過了好幾年,日子開始好過了,父母才從村幹事的媳婦口中得知,那一袋米其實並不是救濟米,而是幹事從他們家所剩不多的糧食中接濟給我們家的……


 講完後,他對記者說,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我從村幹事那裏學會了愛,也學會了如何去愛。


 是啊,能讓一個人坦然地接受你給他的幫助,並且不讓他有絲毫的為難和歉疚,才是真正的愛。


 記者並不甘心,又問了他最後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似乎更加直接和尖銳:既然你要幫助他們,為什麽不把捐助的錢一下都給他們呢?


 面對著記者問的這個問題,他笑了,隨後又點了點頭,有所感觸地說,把所需要的錢一下子給了他們,也並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夫妻倆所得到的,只是看病的錢,而我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想讓他們感受到,他們總能得到不盡的愛和希望。


 他最後說,對於身陷困難的人來說,他們所需要的,不是憐憫,而是生生不息的愛和希望啊!

資料來源:網路流傳文章


 

daisym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老張是我的高中同學,他的一大特點是英文非常好,也常常教我們一些英文文法的規矩,在那個時候,我老是搞不清楚現在式和現在進行式的差別,也更搞不清楚現在式和過去式之間的差別。我到現在還記得老張警告我們不能輕易地用「現在式」,因為現在式往往有永垂不朽的意味。比方說,假設有人已經去世了,我們如果說:「 He was a good writer.」,是指他生前是一位好的作家,但如果我們說:「 He is a good writer.」,是指他雖然已經去世,世人仍然認為他是好的作家,頗有他已永恆的意思。
所以我們在用現在式時,必須非必須非常小心。
                                                                             
由於老張非常聰明,他的事業也就很順利。他在五十幾歲以後,所累積的財產已經相當可觀,因此他在五十五歲左右,就幾乎已是半退休狀態,將他創立的公司交給了專業人員經營,他 和他 太太兩人到處遊山玩水,世界上有名的地方,他們都去過了。         
                                                                             
老張唯一的遺憾是他太太在晚年時心臟不好,令他完全沒有料到的是,他太太居然有一 天在睡夢中過世,雖然死得很安詳,可以說毫無痛苦可言,但是老張所受到的打擊,當然非筆墨所能形容。他太太在家裡過世,在送到殯儀館之前,必須等檢察官和法醫來驗屍,這種情況之下,只有檢察官才能開立死亡證明,沒有死亡證明,一切殯葬事務都無法進行的。檢察官不是隨傳隨到的人,老張等了好久,才拿到他太太的死亡證明。     
                                                                             
經過這件事情,他有一個感慨,他發現,在台灣,人不分貴賤,死亡以後,一定要有死亡證明,再窮的人過世了,也會有檢察官親自來驗屍。可見得,在我們國家,人的生命是很受尊重的。可是,老張曾經去過印度,有一天清晨,老張從旅館出來散步,一不小心,他碰到了一個躺在路上的人,因為這條路有一點斜,這個人就一路滾了下去,顯然他碰到了一個死人。最令他感到傷心的是一直到下午五點鐘,都沒有人來管這個過世的乞丐。老 張的 太太過世以後,老張又想起了這件事,他在想:這個人死了以後,有沒有人給他一張死亡證明呢?當然不會,因為他連出生證明恐怕都沒有拿到,何來死亡證明?
                                                                              
老 張 太太的死亡證明之外,還有一件令他感慨的是墓地的事,老張很有錢,買到墓地下葬並不是問題,可是就在他辦喪事的時候,他發現一位年輕的寡婦也要替她死去的丈夫辦喪事,而她真的無法付喪葬費用,連最基本的都付不起,老張毫不猶豫地替這窮苦寡婦付了喪葬費。                                                                
                                                                              
老張事後常和我們這些老朋友談起這件事情,他說他常去參加那些有錢人的告別式,他發現人們真是勢利,每一個有錢人的告別式都是人滿為患,花圈一直放到街上,而窮人呢?他們悄悄地離開這個世界,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沒有人知道他們生前住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他們葬在哪裡。他常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死無葬身」之地。          
                                                                              
兩年前,老張作了一個非常戲劇化的決定,他找到一個專門照顧非洲孤兒的組織,這個組織在一個講英文的非洲國家,老張決定到那裡去作義工,用英文教那裡的小孩子數學。他到了那裡以後,才發現這些孤兒中,大多數是愛滋病孤兒,那些孩子活不了多久的 。從老張的信看來,他終於在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因為他說不論是哪一個小孩,在他生前,一定感受到愛與關懷,他的去世,也一定是一件有尊嚴的事,舉例來說,每一位去世的孩子,孤兒院都會為他舉行追思彌撒。                                       
                                                                             
老張在他去非洲以前,曾和我們餐聚過一次,他告訴我,他去非洲要達成兩個目的:他要死在一個拿不到死亡證明的地方;第二,他要死無葬身之地。                     
                                                                             
一個月以前,老張的兒子打電話給我,老張去世了,他將立刻飛到非洲去。老張的兒子回來以後,告訴我他的爸爸的確沒有拿到任何死亡證明,因為這個貧窮的國家,人死了就死了,沒有什麼檢察官來簽發死亡證明書的。他葬在哪裡呢?孤兒院的修女們不肯告訴老張的兒子,她們說這是老張非常堅持的事,而且她們也有老張的書面聲明,希望大家不要公布他葬在哪裡。                                                       
                                                                             
可是修女們給了老張兒子一張老張的畫像,這是一個孤兒畫的,畫得很像,將他的慈祥畫得很入神,在這張像的右下角,寫下了「Mr. Chang, 1930-2006」,表示這是老張的畫像,而且也表示他已經在二○○六年去世了,但是下面還有一句話「He lives.」。  
                                                                             
我忽然想起了老張對於英文現在式的詮釋,「He lives.」是現在式,表示他將永遠活在孩子的心目中。

daisym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