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包青天」是不少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最近又開始重播。這戲以前就愛看,即使是重播的劇,聽說收視率也極好。可能是社會缺乏正義吧?有網友稱:「這表示民心對恐龍法官普遍不滿。」看得大快人心。前幾天看到鍘包勉,很好奇怪劇情發展,上網查了一下,無意間發現這篇文,感覺頗好,PO出來與大家分享~


 

你喜歡包公嗎?     作者:丁肇琴

        初識的朋友知道我研究包公,常會很自然地問道:「歷史上真有包公這個人嗎?」


        「當然有,就是北宋的包拯嘛!」我總是語氣堅定地這樣答覆他或她。


        被問的次數多了,自己不禁也納悶起來:「為什麼老有人不相信有包公這個人呢?」對我來說,包公就和關公、岳飛、文天祥一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應該是家喻戶曉的呀!


        但仔細想想,大家懷疑包公也是有道理的,我們從電視上看到的「包青天」實在太奇怪了!他那副黑漆漆的「尊容」,首先就叫人不敢領教,額頭上的月牙標記也很異類,還有他那威嚴冷峻的神情總讓人不寒而慄,動不動就喊「開鍘」更是嚇破不少壞人的膽……。這世上真有過這樣的人嗎?


        好像有,好像沒有,不過容我多解釋幾句:其實黑臉包公是人們造出來的包公,不是包公的原貌。說來也有趣,明明是白面書生的包公,到了戲台上竟成了個大黑臉,以前裘盛戎在北京這樣演,如今台北的王海波也依樣畫葫蘆;最早中視連續劇儀銘是這副打扮,後來金超群也絲毫不敢逾越,連最近大陸拍的「少年包青天」也把個小伙子塗得烏漆抹黑。看來包公真是黑得跳到那兒都洗不白了!


        至於包公為什麼會有一張黑臉,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討論,提出了四種說法:一、託夢說(包公之父夢見青面紅髮怪物),二、換頭說(和狄青換錯了頭),三、染黑說(被黑水河染黑了),四、塗黑說(包公自己塗黑的)。除託夢說見於小說《三俠五義》(俞樾改名《七俠五義》)外,其他都是傳說中的說法。最近我又發現歌仔戲裡有一齣《白面包公》,說包公的臉原來是白的,是和仙女打仗時被雷神打黑的,可以算是第五說吧!


        「包公真有那麼厲害嗎?」這也是朋友常常問的。


        「這個嘛,你所謂的厲害是指那一方面?」


        「他真那麼會破案?還能下地獄審鬼,我不大相信。」


        審鬼的事我也不信,但包公確實是滿厲害的,考進士時中的是第 一甲 (30名內),做官也做得挺好,宋仁宗很欣賞他;不過,歷史上只記載了幾件他破案子的事,而且完全不像戲裡演得那麼神奇。一件見於《宋史包拯傳》,包公在安徽天長縣當知縣,有人來告狀,他的牛被人割去了舌頭,包公告訴他:「你回家把牛殺了去賣吧!」不一會兒,又來了一個人,告有人私自宰牛出售。包公就說:「你為什麼割人的牛舌又來告人的狀呢?」這人大吃一驚,沒料到包公這麼快看出他的詭計。另外包公的好友吳奎寫的〈包拯墓志銘〉中,也透露了包公曾判貴臣償債不得拖延,以及智取某人侵占銀兩的事,足見包公的公正和智慧。


        包公的厲害還表現在他對國家法制的堅持。他曾經先後上了六道奏章彈劾張堯佐,因為張堯佐是張貴妃的伯父,宋仁宗愛屋及烏,給張堯佐不尋常的升遷,包公便據理力爭。其他朝廷中的不法情事,當然也難逃包公的手掌心,所以當時的京城裡流行一句話:「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包公的不講情面,於此可見一斑。


        包公的優點當然不只這些,他還是有名的孝子哩!《宋史包拯傳》上說他考上進士後,因為父母年老,膝下只有他一子(他兩個哥哥都早夭),於是向朝廷辭官,專心在家侍候雙親。後來他的父母相繼過世,他守喪期滿還不肯離去,是鄉里中的父老一再勸勉,他才離鄉赴任。所以他雖然29歲就考上進士,卻遲至39歲才開始做官,為了照顧父母而犧牲自己的宦途如此長久,也是世上少有的。


        「包公不是嫂嫂養大的嗎?鍘包勉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很多人都說包公的母親早死,包公是吃嫂嫂的奶水長大的,而嫂嫂的獨生子包勉則是吃粥湊付大的。後來包勉不成材,做奸犯科,落到包公手裡,包公雖然顧念嫂嫂撫育之恩,可是國法難容,還是鍘了親姪子包勉,然後再向嫂嫂下跪請求原諒。


        其實包公跟你我一樣,也是爹娘養大的。上文已經提過,他兩個哥哥都早死,是他替老人家送的終,根本沒有什麼嫂嫂,當然鍘包勉的故事也不可信。不過,長嫂如母的故事確實在包家發生過。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包公的獨子叫包繶,娶妻崔氏兩年後病故,崔氏所生之子文輔又在五歲時死去,以致包公無後。但包公有一名侍妾孫氏懷了孕,不知何故被包公打發回家,崔氏便偷偷地照料她,把她生下的兒子接回包家養育,也就是包公的次子包綖(後改名綬)。所以被嫂嫂帶大的並不是包公本人,而是包公的兒子包綬。這位偉大的嫂嫂崔氏失去了丈夫和兒子,卻辛辛苦苦地替公婆帶小叔子,維繫包家惟一的香煙,難怪會被收入《宋史列女傳》大力讚揚哩!


        也許是歷史上有這麼一段動人的史實,所以編劇家就得到靈感,把它移花接木到包公身上,編出「鍘包勉」這齣讓包公天人交戰的戲劇來。


        胡適先生對包公也很有研究,他曾經說中國歷史上有3個最有福的人,一個是黃帝,一個是周公,一個是包龍圖(包公曾任龍圖閣直學士)。上古重要的發明都歸到黃帝身上,中古許多制作都歸到周公身上,而古來有許多精巧的折獄故事,也不知怎的都堆在包龍圖身上,包龍圖遂成為中國的福爾摩斯了。你說,胡適講得是不是挺有道理?


        你喜歡福爾摩斯嗎?如果喜歡,或許你也會喜歡包公吧。


(作者為世新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引用:http://www2.nsysu.edu.tw/ezchinese/story/story20010154.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isym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