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買馬鈴薯,不論燉、煮、炒,它都是很適合又很方便的食材。


今天來試作馬鈴薯餅囉!(也可以用地瓜替喔~)


材料:


馬鈴薯2地瓜粉約3匙、麵粉1-1.5匙、雞蛋1個、鹽、胡椒粉適量


作法:


1.馬鈴薯去皮切薄片,放入電鍋蒸熟,外鍋至少 1.5杯水



2. 取出馬鈴薯,趁熱壓碎成泥,加入鹽、胡椒粉拌均勻,放涼



3. 再加入地瓜粉、麵粉、雞蛋攪拌均勻(粉不要加太多,只要馬鈴薯泥不會太濕黏即可



4. 將薯泥搓成小球,


 


放入平底鍋中,壓平,加少許油中慢火煎至兩邊呈金黃,即成。熱熱的吃QQ軟的,加點蕃茄醬很對味喔~



    


馬鈴薯的介紹


馬鈴薯(potato)屬淡色根莖蔬菜類中薯科馬鈴薯的塊莖,別名叫洋芋,是歐洲人的主食。原產在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原,體型呈球狀、扁圓形、橢圓形、卵形、皮有呈黃色、土白色、粉紅色、深紅色、紫色因產地品種不同而異。為普及性食物,可當蔬菜並作為主食,是乾旱時的黃金食物。


馬鈴薯的營養

    
含有較多的賴氨酸、亮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為促使細胞中脂肪合成的重要物質。每100中含蛋白質2.3,脂肪0.4,碳水化合物16.5,鈣11毫克,磷64毫克,鐵1.2毫克,鉀502毫克(高鉀),鋅16毫克(豐富),胡蘿蔔素0.01毫克,維他命C 23毫克,維他命B1 0.07毫克,維他命B2 0.04毫克,維他命E 0.4毫克,纖維素1.9,為偏中度鹼性食物。植物化合物中含有多酚中的菲汀酸,氯醛酸,熱量只有84大卡,(米飯的一半),其所含維他命C甚高,在高熱下不易流失。


馬鈴薯與癌症的關係
    
    
馬鈴薯所含菲汀酸在人體內抑制金屬銅鐵等變成自由基,和致癌物質結合生成致癌因子。氯醛酸 (Chlorogenic Acid) 可防止細胞突變,亦具抗氧化作用,多含於皮部。在美國已實驗證實皮部確有抗癌作用。含有胡蘿蔔素抑制癌細胞繁殖,延緩癌症惡化。含維他命CE具抗氧化作用及防癌;食物纖維則可降低大腸癌的罹患率。有酵素蛋白檲中和致癌物質,亦可清除病毒,兩者效用比黃豆高。


馬鈴薯與其他疾病的關係


馬鈴薯纖維比蕃薯少兩倍,熱量比白米飯少一倍。與蔬果混合吃(如櫻桃,胡蘿蔔等),可改善貧血所引起的暈眩、肢體無力、手足冰冷。古希臘醫學家希波格拉底等記載,馬鈴薯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消炎作用。含阿托品(Atropine)可對抗痙孿和鎮靜作用,使生活緊張所造成胃腸分泌減少,得以緩解而復原。在日本用碳化的馬鈴薯(煮熟後再烤焦製成碳粉)來治療胃出血及止血。含鉀量高,可中和食鹽多吃後體內的鈉含蛋白質酵素,擔任粘膜及血液淨化作用,可改善痛風及風濕。含稀有元素(磷,矽,鋅,硒及鉬)對人體健康有幫助。因含有還原酵素抑制劑,老年人應少吃。馬鈴薯可迅速提高胰島素和血糖水準,糖尿病人亦應少吃。發芽後不可再吃,否則易喉嚨乾渴、瞳孔放大、噁心嘔吐等,為一種中毒現象。


馬鈴薯的吃法

(一)中式沙拉:胡蘿蔔半條,蛋1-2個,黃瓜1條切丁,馬鈴薯一粒120,煮熟切丁,美奶滋拌勻冰藏,夾麵包做三明治。
(二)炒三絲:馬鈴薯100(約3),鮮香菇100,豆腐干100,均切絲,洋菇先炒放入過水過的馬鈴薯,再放干絲炒熟後加鹽後起鍋。
(三)燉煮:素肉、馬鈴薯一個(150)、蕃茄(中型兩個)、胡蘿蔔一條(100)加包心菜4-5葉(100),均切塊。待水煮開放鹽,再放入素肉煮開後再放入其他食材,燉煮到40分鐘便可取鍋,若再加些醬油便為紅燒·
(四)馬鈴薯雪菜湯:馬鈴薯150切片,雪菜100切碎,炒熟後加水600c.c,燒開後即起鍋。
(五)馬鈴薯味增湯:馬鈴薯100切片,味增(加水拌勻),馬鈴薯略炒,加水500 c. c.,煮開熟後加入味增水後起鍋。
(六)煎馬鈴薯餅:馬鈴薯 四兩 切碎,蛋一個、胡椒粉、麻油、素蠔油、鹽、薑少許先後拌勻後加入馬鈴薯,用溫油或不沾鍋煎到兩面黃的餅狀。
(七)生馬鈴薯汁:打汁後,每次30c.c長期早晚飯前飲入,對腸胃有益。


馬鈴薯的清洗及注意事項

    
先檢視馬鈴薯(洋芋)的新鮮度,皮的完整性及光滑度,有無發芽及芽斑,皮部呈色若不正常、發青,則可能含龍葵素,是致癌物質,必須煮熟食用。清洗前在清水中浸泡片刻,除去泥沙,刷去凹陷處泥沙,沖洗後有斑點、變色時用刀削掉處理。


引用:http://www.canceraway.org.tw/PreventCancer_Show.asp?AppCode=SITEPAGES&ID=33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isym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